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郭云扃路不遥,怀贤犹恨太迢迢。
长松夜落钗千股,小港春添水半腰。
已约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寄隐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贤士的怀念。
"烟郭云扃路不遥,怀贤犹恨太迢迢。"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自然景象。"烟郭"指的是远处的城郭笼罩在轻柔的烟雾之中,而"云扃路"则暗示着通往隐逸生活的道路并不遥远。但诗人仍旧怀念那些贤士,感到遗憾的是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太过漫长。
"长松夜落钗千股,小港春添水半腰。"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恬淡的隐逸生活图景。"长松"和"小港"构成了一个幽深静谧的环境,而"夜落钗千股"和"春添水半腰"则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与自然更新的感觉。
"已约病身抛印绶,不嫌门巷似渔樵。" 这两句诗透露了诗人自己因为生病而减弱的身体状况,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尽管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诗人并不嫌弃那种类似于渔樵(古代指隐居的人)的门庭若市的景象。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最后两句诗中,"渭滨晦迹"暗示着一种深藏不露的生活状态,而"南阳卧"则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南阳。这里诗人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更为寂寞、更为隐逸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贤士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理想状态。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馀酲。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
被头不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
朗月清风难惬意,词人绝色多伤离。
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