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里仙台别望遥,三花飞近水精桥。
秋山未下麻姑鹤,虚负璚楼品玉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飘渺而神秘的画面。诗人站在云端中的仙台之上,远眺着远方的景象,三朵花儿仿佛从天边飞近,轻盈地落在了水精桥上,增添了诗意的灵动。秋天的山峦还未见到传说中的麻姑仙鹤降临,诗人不禁感到有些遗憾,未能欣赏到那仙境般的音乐——在琼楼中品鉴美玉箫声。整体上,这首诗富有想象,流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娇鸟双飞恋浅红,乐游原上晓嘶骢。
别来已少看花伴,空对芳菲落画中。
我惜钱郎粉墨奇,莫将花鸟让徐熙。
湘帘几度银灯夕,只讶菱歌太液池。
我惜琳琅若故人,一回行见一回亲。
谁家拓得方壶影,醉眼看时只悟真。
去国谁惊蕙草秋,几回馥郁向中洲。
只今泽畔行吟处,湘水无情也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