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水仙花(其三)

万花如燄柳如烟,常恐冰绡畏不前。

曾在水边衣不湿,可知入火不能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暮春水仙花(其三)》由明代诗人钟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花在暮春时节的美丽与坚韧。

首句“万花如焰柳如烟”,以“万花”和“柳”为背景,将水仙花比作火焰与烟雾,形象地展现了水仙花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的鲜明色彩与飘逸姿态。这里的“如焰”不仅指颜色鲜艳,更强调了水仙花生命力的旺盛与热烈;“如烟”则描绘了水仙花在轻风中的摇曳,仿佛是轻柔的烟雾在空中舞动,既表现了花朵的轻盈,也暗示了其在自然界的飘渺之美。

次句“常恐冰绡畏不前”,运用了“冰绡”这一比喻,将水仙花比作珍贵的丝绸,表达了对水仙花纯洁无瑕、高雅脱俗的赞美。同时,“常恐”二字流露出诗人对水仙花的深深敬意与担忧,担心这种美好会因外界因素而受损,进一步突出了水仙花的脆弱与珍贵。

后两句“曾在水边衣不湿,可知入火不能然”,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强化了水仙花的特性。前一句“曾在水边衣不湿”暗示了水仙花即使在湿润环境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与优雅,象征着其生命力的强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后一句“可知入火不能然”则强调了水仙花即使面对极端环境,也能保持其本质不变,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水仙花的自然属性,也寓意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坚守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力量、坚韧精神以及美好品质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43)

钟惺(明)

成就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经历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 字:伯敬
  • 号:退谷
  •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 生卒年:1574~1624

相关古诗词

暮春水仙花(其四)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

春风特念冰霜后,邀与春花共慰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莼菜(其三)

平湖倒影南山绿,中?三潭灵怪潜。

荡桨忽惊云雾气,骊龙颔下割龙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莼菜(其四)

谁握冰丝摘露丛,水晶帘展玉璁珑。

鱼须细细龙油滑,道是鲛人织锦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莼菜(其五)

兔丝自是难胜织,试比莼丝总不任。

闻说西陵苏小小,当年戏采结同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