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太守挽诗

人人尽道把麾难,南北端公亦战鞍。

名与世存身可死,恨同天大父无官。

孤坟一任樵夫识,遗事今归野史刊。

无限青山临剑水,更闻衮衮豸为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挽诗《毛太守挽诗》由明代诗人罗玘所作,通过对毛太守的追忆,展现了其忠诚、正直与无私的精神风貌。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毛太守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其逝世的哀悼。

首联“人人尽道把麾难,南北端公亦战鞍”,以“把麾难”和“战鞍”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毛太守在官场和战场上的艰难与英勇,体现了他作为官员和战士的双重身份,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颔联“名与世存身可死,恨同天大父无官”,进一步揭示了毛太守的高尚情操。他视名声与生命为次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坚守正义,这种精神与天地相比,同样伟大,甚至超越了官职本身的重要性。这句诗表达了对毛太守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颈联“孤坟一任樵夫识,遗事今归野史刊”,描述了毛太守去世后,他的墓地可能被遗忘,但他的事迹将被历史铭记。这一联既是对毛太守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后人传承其精神的期待。

尾联“无限青山临剑水,更闻衮衮豸为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将毛太守的形象与青山绿水相融合,赋予其超脱世俗的崇高感。同时,“衮衮豸为冠”这一细节,借用了古代官服上的獬豸纹样,象征着毛太守公正严明的形象,即使在死后,其精神依然如獬豸般守护正义。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颂扬了毛太守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是一首充满敬意和哀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程侍御载道奉使便省

钟山云落吴山雨,夜夜书灯唤子眠。

官肯清贫终得计,老同封爵即为仙。

偶然乌府风霜客,行到苍苔杖屦边。

候吏街头任沽酒,门前已卸晓骢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许时髦临川得千户

拟岘台前黄叶飞,弯弓新射皂雕归。

千金装剑骤生武,五品制衣行欲绯。

到此始堪言日近,有方曾试疗吴饥。

少年田牧白头将,肯学溪翁老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梅厓留别韵

夹河好树徐徐数,向晓轻舟细细那。

眼底乾坤容我老,胸中芥蒂任渠多。

滕王阁上记如许,白鹿洞前山若何。

千古东湖徐孺宅,春来依旧草生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寿黄璧父母同六十

麻鞋未便见天子,白首不妨封县君。

万八千岁古或有,百二十年今且分。

宁馨上堂开口笑,星斗满壁惊人文。

是中更比鹿门好,清江空明无片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