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易斋为周叔训赋

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

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

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

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

非苦亦非甘,忘饥复忘饱。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

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

晴光宿雨收,远色连天杳。

咄彼刍豢徒,胡为养其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绂创作,题为《味易斋为周叔训赋》。诗中以“厚味”开篇,引出对“道”的独特品味与追求。诗人认为,品味之道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与满足,更在于精神层面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诗中提到“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表达了品味之道既宏大又细微,既关乎宇宙万物,也涉及个人感知的极致。接着,“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则强调了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值得品味之处,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与理解。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一句,点明了真正的美味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个人的内心感受来体会。这种美味并非简单的苦或甜,而是能让人忘记饥饿与饱足,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进一步阐述了品味之道对于精神修养的重要性,通过淡泊名利,内心得到平和,从而滋养心灵,增强内心的包容与和谐。

最后,“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表达了长期沉浸在品味之道中的乐趣,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这种追求的持久与深远。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则是诗人通过阅读后的感悟,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庭前的草木皆成为品味的对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品味之道的理解与体验。

整首诗以“味”为核心,探讨了品味之道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它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澹云巢

有客居东山,结庐山之隅。

林深蔼芳润,清阴閟庭除。

泊然入无倪,与时相卷舒。

自名澹云巢,其志将焉如。

云以愿从龙,巢以产凤雏。

及兹际昌运,嘉应良不虚。

凤既上阿阁,和鸣向朝曦。

云乃烂碧落,昭回五綵垂。

讵学巢与由,负此唐虞时。

形式: 古风

写墨竹与蜀府明长史赠别

相逢意方洽,相别情尤难。

殷勤欲有赠,唯此青琅玕。

矫矫苍龙安,濯濯丹凤翰。

禀兹拔俗韵,高拂青云端。

愿言君子心,冰霜同岁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写竹赠王孟彬纪善

昔我王子猷,襟怀澹而冲。

独结此君好,弥久情愈隆。

不可一日无,珍爱金玉同。

有竹辄宜造,肯令通主翁。

我亦抱兹癖,豪缣托幽丛。

遐躅邈难继,与君挹清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写竹寄琴士张逢吉

美人昔相见,为我鸣瑶琴。

初弹别鹤怨,复奏孤鸾吟。

掩抑弄馀意,华堂夜沉沉。

凉月照绮席,云飙度琼林。

一与美人别,令我忧思深。

尘嚣日盈耳,何繇涤烦襟。

我欲裁嶰谷,远谐美人心。

六律既已调,嘘阳翕群阴。

美人如见与,先此通微忱。

相期洞庭野,共奏钧天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