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

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

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

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

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鯈鱼。

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

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从前听说羊叔子,他的茅屋坐落在东边的水渠旁。
他难道不思念回家的路,只是因为害怕繁琐的公文而犹豫不决。
这才明白那些达官贵人,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
去世后留下遗憾,他的真诚又能如何呢。
感叹我生不逢时,早年的心愿是在山林间居住。
虽然我有热爱山水的情怀,也不敢奢望拥有仁人智者的居所。
清澈的泉水环绕屋下,高大的竹子遮蔽庭院。
幽深的小径上松树茂密,小池塘中莲叶刚刚崭露头角。
这里向来有美丽的鸟儿,近处又有跳跃的鲤鱼。
少室山映照着河流和陆地,鸣皋山对着简陋的草庐。
想起张何这位老友,我们曾在官位上互相勉励。
常常担心自己像伯玉那样,面对前人如魏舒般优秀而感到惭愧。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中多次提及自然之美,如“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等,都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未了的心绪。例如,“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不能释怀的情愫,而“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则是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古人的高尚品格。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可以看出诗人的个性是坚持自我、向往高洁,同时也承受着社会和个人理想之间的压力。

此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之地的寻觅,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诸山访之莫致陈侍御知予所好因访剡溪樵客偶得数株移植郊园众芳色沮乃知敬善所有是蜀道菵草徒得嘉名因赋是诗兼赠陈侍御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

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

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

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

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

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

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惟公执圭璧,誓与身俱沈。

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

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东郡,悽然怀所钦。

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

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

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

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

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

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

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

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

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

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

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

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北固怀古

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

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

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

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