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普州贾司仓岛

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

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

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

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重重叠叠的山峦错乱分布,哪条路才能去拜访那位先生呢?
没想到这样多才多艺的人,只能留下不被时代埋没的名声。
即便在清闲的官职上还能畅饮,微薄的俸禄也比耕田要好。
不要去问那块吟诗的石头了,年复一年,上面已长满了青草。

注释

乱山:杂乱无章的山峦。
重复叠:形容山峦重叠的样子。
何路:哪条路。
访:访问,拜访。
先生:这里指德高望重或有才华的人。
岂料:没想到,出乎意料。
多才者:指很有才能的人。
空垂:白白地留下。
不世名:不被时代遗忘的名声,流传后世的名声。
闲曹:清闲的官职。
犹得:还能够。
醉:这里指喝酒享受生活。
薄俸:微薄的俸禄,薪水。
胜耕:比耕田好。
莫问:不要去询问。
吟诗石:传说中诗人常在此吟诗的石头,代指诗人曾经的活动场所。
年年:每年,年复一年。
芳草平:长满了青草,一片平坦,暗示时间流逝,人事已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乱山重复叠,何路访先生。岂料多才者,空垂不世名。" 这几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位隐逸者的形象,他们选择在层叠的乱山之中寻找宁静,不再追求世间的功名。

"闲曹犹得醉,薄俸亦胜耕。" 这里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是悠闲散淡、不经心的耕作,也比起忙碌的世俗生活更为可贵。

"莫问吟诗石,年年芳草平。"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豁达,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赞美。吟诗之石旁的芳草,每年都能生长得这样平整,这不仅是对自然永恒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涵碧亭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

路极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闲云低覆草,片水静涵空。

方见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清源标公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

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

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雪中寄殷道士

大片纷纷小片轻,雨和风击更纵横。

园林入夜寒光动,窗户凌晨湿气生。

蔽野吞村飘未歇,摧巢压竹密无声。

山阴道士吟多兴,六出花边五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