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学陶朱自豢鱼,晚来倚树步虚徐。
飞鸢流影来何处,惊起游鳞二尺馀。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坐树下,观察自然景象的情景。首句“不学陶朱自豢鱼”,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古代富商范蠡(字伯陵,号陶朱公)的不同追求,暗示他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财富。接着,“晚来倚树步虚徐”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傍晚倚靠在树旁,缓缓踱步,似乎在冥想或思考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飞鸢流影来何处”,通过描写天空中飞翔的鸢鸟及其光影的流动,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生命的自由与活力。最后,“惊起游鳞二尺馀”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条游动的鱼被鸢鸟的影子所惊扰,跃出水面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生命的瞬间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近户青梧枝叶舒,深秋结实乱垂珠。
年饥不畏无饘粥,升斗还当担石储。
彭蠡之西五老峰,当年白鹿有遗踪。
怜君此去多春草,岐路分违不可从。
北固遥连铁瓮城,瓜洲月上暮潮生。
不须数问圌山路,听得吴音自有情。
春风匹马送河南,行李无多书半担。
道上行人休见讶,五经虽少不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