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
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
石黛,即石墨。
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
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
因兼有黛碧二色。
沙际,犹言水边岸边。
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巴地儿童。
攲:倾斜。
水鸡:水鸟名。
阆中:是举全部而言。
胜事:美景。
这里指山水之美。
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展示了诗人对嘉陵江畔美丽景色的深刻感受和赞美。开头两句“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嘉陵江水的清澈与周遭山峦的雄伟,将自然之美比喻为珍贵的碧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崇敬。

接下来的两句“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捕捉到了江水在阳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以及季节更迭中生机勃勃的情景。诗人以“怜”字表达了对这份美景的珍惜之情,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体验。

紧接着,“巴童荡桨攲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画。诗人通过对船只在江上穿梭和水鸟捕鱼场景的细腻刻画,再现了嘉陵江畔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它在整个国家中的独特价值。诗人用“肠断”形容自己对于阆中的美好记忆难以割舍,而“天下稀”则强调了阆州城南这一地区的罕见之美,表达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地理文化特色。

整首诗通过对嘉陵江风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篇集观赏性、表现力与情感表达为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

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綵舟。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

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

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

形式: 古风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

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

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

羁旅惜宴会,艰难怀友朋。

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歘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