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轩为金子尚赋》由元末明初诗人周棐所作,通过对“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德与高尚情操的向往与追求。
诗的开篇“大雅辍微响,新声竞哇淫”,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上道德风尚的转变,大雅之音渐失,新声却充斥着浮夸与放纵。接着,“行行谁不迷,举世莫能箴”表达了对世人迷失于浮华之中的感慨,以及对无法直言劝谏的无奈。
“慨彼深巷士,渊渊多古心”转向对内心深处坚守传统美德之人的赞美,他们虽处喧嚣尘世,却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古朴。诗人通过“览物易成感,呻吟畅中襟”表达自己面对世间万物时的感怀,以及内心的共鸣与抒发。
“初聆韶濩鸣,再听鸾鹄吟”描绘了诗人初次听到美好音乐时的感动,再次聆听时的沉醉,音乐之美仿佛穿越时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鸣。“清泠播空象,要妙谐八音”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纯净与高妙,它跨越了物质世界,与宇宙的和谐相融。
“讵惟孱懦兴,幽夔亦萧森”则指出,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可能受到诱惑,失去自我,如同传说中的幽夔(一种古代神话中的生物)也显得萧瑟。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缘知美刺间,感创非独今”表明诗人认识到赞美与批评之间的界限,并认为这种情感的产生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而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王风日已覃,王泽日已深”表达了对理想社会风气日益浓厚、恩泽日益深远的期待与向往。
“殷勤诵功德,永远被瑟琴”则是诗人对美德与艺术的颂扬,希望它们能够永远流传,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综上所述,《咏轩为金子尚赋》不仅是一首对美好品德与高尚情操的赞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风尚变迁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