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道中

戎溪溪头桃柳春,龙标城畔雨如尘。

山通黔蜀多逢瘴,地雉蛮獠喜遇人。

但听乌啼能堕泪,况看鸳跕更伤神。

功名自昔犹如此,莫为漂零怨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辰阳道中》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辰阳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戎溪溪头桃柳春”,以“桃柳春”三字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桃花柳绿,春意盎然,为全诗奠定了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接着“龙标城畔雨如尘”,将视线转向龙标城,以“雨如尘”形象地描绘了雨天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山通黔蜀多逢瘴,地雉蛮獠喜遇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旅途的环境描写,黔蜀之地多瘴气,山高路险,而当地的人们却以热情好客的态度迎接旅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自然环境的严酷。

“但听乌啼能堕泪,况看鸳跕更伤神”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乌鸦的啼叫让诗人不禁落泪,鸳鸯的坠落更是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功名自昔犹如此,莫为漂零怨此身”两句,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上升到对历史和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无奈接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黔阳

黔阳水冷山刺天,千年积瘴生绿烟。

行人暮入不知出,但闻猩猩子规啼耳边。

蛮歌夜深遏云上,和我车前铎铃响。

清时幸少豺虎乱,劳生久绝风云想。

江山故国是耶非,空拟孤帆他夜归。

闻道江乡春雨后,桃花新涨鳜鱼肥。

形式: 古风

江上夜望

推篷失孤鹤,双桨倚兰皋。

云浮江空处,无人月自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豪]韵

黄陵庙(其一)

地老天荒处,千秋帝子心。

人间离最古,竹上泪犹深。

目断珠邱杳,魂归澧浦阴。

至今呜咽水,一十七弦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黄陵庙(其二)

远祀常留楚,焚山断自秦。

波涛犹阻客,风雨自随身。

香草皆遗蜕,湘累是替人。

扬灵如可接,我亦唱迎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