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声诗(其九)柝声

戍楼频击柝,中夜旅魂惊。

梦鹤回千里,晨鸡破五更。

明明围伏枕,一一绕愁城。

回首孤峰宿,何曾得此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戍楼中士兵在夜晚听到柝声时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夜中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戍楼频击柝”,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情境,戍楼之上频繁响起的柝声,预示着夜晚的漫长与警觉。接着,“中夜旅魂惊”一句,直接表达了士兵在深夜被柝声惊醒的感受,流露出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

“梦鹤回千里,晨鸡破五更。”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梦中的鹤飞越千里,象征着士兵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而现实中的晨鸡却打破了宁静的五更天,将士兵从梦境拉回现实,增加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感。

“明明围伏枕,一一绕愁城。”这里使用了比喻,明明的灯光映照在士兵的枕头上,却仿佛是环绕在他心中的愁城,形象地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愁苦与压抑。

最后,“回首孤峰宿,何曾得此声。”这句话表达了士兵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是在梦中回到那座孤独的山峰,也无法摆脱柝声带来的孤独与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柝声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士兵在边疆守卫时的孤独、思乡和对自由的渴望,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声诗(其十)舂声

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二声诗(其十一)杼声

促织吟东壁,清音入耳微。

家家喧杼轴,札札出蓬扉。

积缕知成疋,停梭想授衣。

闻声还报语,风雪正霏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十二声诗(其十二)蛙声

鼓吹近清晨,招呼洽比邻。

殷雷初发蛰,眢井亦知春。

世网难容物,心声疑动人。

泥涂堪溷迹,缄结莫逡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雪中杂咏六首(其一)煮雪

钻取槐檀木,烹将云母芽。

凝冰与焦火,相待过年华。

茗碗吹阳律,银山翻浪花。

却怜苏属国,持节未还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