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游子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开篇“浮花眩眼朱成碧,关渠何事愁寂寂”两句,通过对春光流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郁和孤独。在这里,“浮花”指的是随风飘散的花瓣,而“眩眼”则是形容诗人因过多美好景物而感到目眩神迷,但内心却又充满了寂寞之感。
接下来的“关渠何事愁寂寂”一句,通过对古代关隘和水道的提及,表现出诗人对于往昔征战、守边生活的追念与思索。这里,“关渠”象征着边塞军营的孤独与静谧,而“何事愁寂寂”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岁月的无尽怀念和忧虑。
第三句“依旧渔竿入手来,老我江湖倦游客”,诗人表达了重新拿起渔竿(钓鱼工具)的意愿,但同时也透露出了对年华流逝、自己已成为一名老游子的无奈与疲惫。这里,“依旧”二字,意味着诗人想要重拾往日的生活方式,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顿。
第四句“径须一醉抛青春,校量细故非高人”,则是诗人表达了要借助酒精来暂时忘却烦恼、释放自己年轻时代的激情与梦想。这里,“径须”意味着迫在眉睫的需要,而“一醉抛青春”则是希望通过饮酒来逃离现实,重温青春岁月的热血与激情。
最后两句“茂弘雅量本不尔,几箑能障西风尘”,诗人表达了对于自己平生雅量(性格宽厚)的自我肯定,同时也感慨于即使是多么高洁的品德,也难以避免世间纷争与尘埃。这里,“茂弘”指的是宽广而深远的胸怀,而“几箑能障西风尘”则是在问,即便是再高雅的品质,如何能够抵挡得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尘世的扰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老年游子对于往昔岁月的无限留恋,以及面对人生变化时的无奈与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