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秀野韵五首(其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待之情。
首句“知君久矣厌喧卑”,表达了对友人厌倦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理解与共鸣。接着,“造物尊前唤小儿”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万物比作尊贵的长辈,唤起友人的童真之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一釂未应峨侧弁,十分聊尔快翻卮”两句,通过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交往氛围。这里,“侧弁”指古代官员的帽子,暗示友人在官场的严肃形象;而“翻卮”则描绘了饮酒时的畅快与豪放,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卸下官场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生活的祝愿。
“治中寂寂凝尘日,令尹忧劳退食时”两句,通过对比友人在政务繁忙、忧劳退食之时的辛劳与日常生活的平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友人能从忙碌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正好相寻发孤笑,莫教牢落负心期”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邀请与期待,希望在适当的时候相聚,共享欢笑,避免因忙碌而错失相聚的机会。这两句充满了深情厚谊,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