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到建安饷杖诗

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

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

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

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复资后坐彦,候余方欠伸。

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

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

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任昉对友人馈赠竹杖的答谢之作。诗中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点明了友人的慷慨赠予,所赠之物为冒霜的竹子,暗示了礼物的珍贵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接着,“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将竹子比作湘妃的眼泪,隐喻着竹子的生长经历风雨,如同湘妃的泪水,饱含情感与坚韧。

“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描述了竹杖在危难时刻给予的帮助,以及它陪伴着那些在黄昏时分归家的人,寓意着竹杖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竹杖的感激之情,认为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怀。

“复资后坐彦,候余方欠伸”,说明竹杖还能帮助诗人休息,等待他稍作休息时使用,体现了竹杖的多功能性与实用性。

“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通过“千里笑”与“百忧嚬”的对比,展现了竹杖带来的喜悦与解脱,寓意着竹杖能化解诗人心中的忧虑,带来欢笑。

“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各种器具可用,但在心灵的游历上却感到无从下手,而竹杖的赠予仿佛为他的心灵之旅开辟了一条道路。

最后,“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竹杖,能够更加亲近朋友,深化彼此之间的友谊,体现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竹杖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这份礼物的珍贵与实用,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以及在友情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收录诗词(23)

任昉(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阿堆。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 字:彦升
  • 籍贯: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
  • 生卒年:460年-508年

相关古诗词

寄到溉诗

铁钱两当一,百易代名实。

为惠当及时,无待凉秋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别萧咨议

离烛有穷辉,别念无终绪。

歧言未及申,离目已先举。

揆景巫衡阿,临风长楸浦。

浮云难嗣音,徘徊怅谁与。

傥有关外驿,聊访狎鸥渚。

形式: 古风

厉吏人讲学诗

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

曰余本疏情,颓暮积榆柳。

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

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

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苦热诗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倾光望转蕙,斜日照西垣。

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

霢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