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坏师

掷却儒冠换衲衣,松门流水自栖迟。

曾寻郑子论心史,独向寒山问旧诗。

塞草蔓蔓应未刬,秋风飒飒易相思。

东来白马君知否,莫守孤岩日已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舍弃儒学之冠,换上僧衣,隐居于松林流水之间的生活情景。诗人曾经与郑子探讨过心灵的历史,独自在寒山中寻找旧时的诗歌。塞外的野草茂盛,秋风飒飒,引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以东来的白马为喻,希望友人不要固守孤独的岩石,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期待。

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通过对比儒学与佛教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生动,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贵庵水灾

深秋风雨苦连宵,瓶钵郎当一瞬漂。

庞老有船曾用载,丹霞无佛不须烧。

身家浮沫宁常聚,性海狂澜尚未消。

从此还山松月好,一枝犹自足鹪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得浴予叔书

年过八十兵戈后,一纸蝇头手自书。

云外阿玄犹未死,眼前小隐已无馀。

青衫裹骨归荒冢,黄口依人失故庐。

郭外遗田祠内主,几回洒血染残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得九成弟书

双鱼夜到鸭江滨,先代弓裘不可论。

骨肉尽凋馀两弟,诗书能复让他人。

须知佛法无多子,那见儒冠定误身。

但自莫惭世出世,临风三嘱泪犹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遥哭安仲叔

一生半醉烂天真,到死依然未觉贫。

杯杓便当传后业,袈裟终不忆前身。

竟呼儿女都随我,肯把须眉更向人。

最苦一丝犹未断,年年挟卷哭江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