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夜汎西湖风月温丽

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

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

长烟界岩腹,浮空馀剑铓。

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

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

多情芙蕖风,袅袅吹鬓霜。

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

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

过清难久留,俛俯堕渺茫。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晚停泊在金龟潭边,享受着今晚的清凉。
月光映照在波纹上,仿佛在船窗前起舞摇曳。
夜深了,四周的山峦显得更高,松树和桂树显得幽暗而苍翠。
长长的烟雾笼罩着山岩,像剑光浮动在空中。
划桨人吹奏起笛子,鱼儿跃出水面,泛起白色的光芒。
我也被这美景惊醒,解开衣带,在清流中洗涤。
微风吹拂着荷花,轻柔地吹过我的鬓发,像是霜雪般洁白。
心中充满惊奇的欣赏,此刻身处何方,何处是天涯。
这里的清新气息不染尘埃,空灵明亮,充满香气。
过于清冷的环境难以长久停留,低头间已陷入迷茫。

注释

暮舣:傍晚停泊。
金龟潭:地名,可能指潭名含有金色龟的寓意。
追随:跟随感受。
月影:月光的倒影。
松桂:松树和桂树。
剑铓:剑的光芒。
棹夫:船夫。
芙蕖:荷花。
鬓霜:形容白发如霜。
清润:清新湿润。
空明:空旷明亮。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风月温丽》,描绘了夏日夜晚泛舟西湖的景象。诗人通过"暮舣金龟潭",展现了傍晚时分船泊潭边的情景,"追随今夕凉"则表达了对清凉夏夜的喜爱。接下来,诗人运用"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生动描绘了月光与水波交相辉映,仿佛在船窗上映出舞动的图案。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写出了夜晚山势渐显,松桂显得更加幽深。"长烟界岩腹,浮空馀剑铓"则以烟雾缭绕的山岩和剑光般的光影,营造出神秘而壮美的画面。"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通过渔夫的笛声和鱼儿跃起的动态,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息。

诗人自己也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景色中,"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流露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惊喜。"多情芙蕖风,袅袅吹鬓霜",借荷花的轻风和自己的白发,传达岁月流转的感慨。最后,诗人感叹"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深深赞叹,以及对未知远方的遐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西湖的风月之美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是对西湖水质清澈、空气清新的赞美,"过清难久留,俛俯堕渺茫"则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哲理。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刈麦行

菊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

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

形式: 古风

懒床午坐

晴霄垂北窗,卧我翠幄中。

不知几斧凿,成此太虚空。

前云稍过尽,后云来无穷。

鸟雀有底忙,激弹过墙东。

不如双飞蝶,款款弄微风。

我亦困思生,抛书眼蒙茸。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午夜登嶓山

瘅暑严夜装,乘凉蹑危峤。

猿依黑林号,鬼闪青炬啸。

惊鸟动危叶,吟虫满荒草。

泉声远相随,山色近如杳。

梦犹风灯前,身已云木杪。

浮生固有役,远道何时了。

岂惟失寝兴,亦自倒昏晓。

恭惟天心仁,颇议民力槁。

我怀汉制诏,来慰蜀父老。

熙如春台登,沃若时雨膏。

须知简书急,勿厌蓐食早。

但勤笔力淬,时助诗肠搅。

形式: 古风

双溪

冷风骚骚木叶低,洞渊阻深生怪奇。

碧琳双涧黑无底,中有玉龙相对飞。

雷轰雪捲入林樾,化为一龙潭底没。

摩尼斗罢四山空,时有宝光岩下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