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次卿林下行歌十首(其二)

闻道全家隐鹿门,竹篱茅屋寄江村。

庞公事业无多子,只有平安遗子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隐士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诗人周紫芝以“次韵”形式,对友人林行的《下行歌》进行回应,选取了其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闻道全家隐鹿门”,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全家隐居于鹿门山。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是东汉名士庞德公的隐居之地,也是后世文人墨客向往的隐逸圣地。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次句“竹篱茅屋寄江村”,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居住环境。竹篱围绕,茅屋低矮,这样的简朴生活与外界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隐士们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江村的背景,更增添了这份宁静与和谐,仿佛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

第三句“庞公事业无多子”,将话题转向对庞德公的追忆。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以其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而闻名。此句虽言“无多子”,却暗含对庞德公精神遗产的推崇,即“只有平安遗子孙”。这里的“平安”不仅指物质上的安宁,更是精神层面的平和与满足,是对隐逸生活最本质的追求与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庞德公的缅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题渔家壁

卖酒罾鱼止数家,卜邻还在水之涯。

扁舟定向桃源去,斜日红开两岸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偶题六绝(其一)

霜风刮地雁连天,野舍衾寒感旧年。

独有多情夜来榨,床头滴滴慰孤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偶题六绝(其三)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寒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偶题六绝(其四)

数卷新游蜀苑诗,长安僻巷得相随。

草堂雪夜携琴处,况似青城馆里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