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诸年丈鸡鸣寺松岛

把酒看花倚翠微,流莺声彻柳依依。

座间云过青留榻,石上苔生紫湿衣。

聚久肯忘怀落月,兴长犹自怨斜晖。

老僧忽起钟声入,远至松林送客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鸡鸣寺松岛举办的宴席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氛围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把酒看花倚翠微,流莺声彻柳依依”,开篇即营造出一幅雅致的画面:饮酒赏花,倚靠在青翠的山峦之中,耳边是黄莺清脆的歌声,柳树轻摇,一片宁静祥和。诗人通过“把酒”、“看花”、“倚翠微”等动作,以及“流莺声彻柳依依”的生动描绘,将宴会的轻松愉悦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融为一体。

颔联“座间云过青留榻,石上苔生紫湿衣”,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环境。云朵飘过,留下一抹青色,仿佛为宴席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浪漫;石上生长的青苔,不仅增添了自然的气息,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这两句通过“云过”、“青留榻”、“苔生”、“紫湿衣”等细节,展现了宴会地点的独特韵味。

颈联“聚久肯忘怀落月,兴长犹自怨斜晖”,表达了宴会中人们的情感状态。聚会的时间虽长,但并未忘记欣赏月落的美景;宴会的兴致虽浓,却仍对夕阳西下感到惋惜。这两句通过“聚久”、“忘怀”、“兴长”、“怨斜晖”等情感词,展现了宴会参与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尾联“老僧忽起钟声入,远至松林送客归”,以老僧敲钟声作为收束,既增添了禅意,又寓意着宴会即将结束。钟声悠扬,仿佛在为宾客们送行,引导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中。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融入,也寓意着宴会的圆满落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一场在自然与人文交织中的宴席,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21)

梁维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钱年丈归通州

一辞北阙共飞扬,南望成均路渺茫。

冲雨昔怜车马湿,燃藜今喜斗山光。

芙蓉烂漫秋江色,客子氤氲故国觞。

此夕因君频睇目,粤云吴树两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苏年丈归鼍阳

秋风飒飒动京华,犹带吴江万里槎。

剪烛共谈燕市事,解貂同醉秣陵花。

梅开庾岭初含雪,雁入鼍阳晚带霞。

莫讶分襟横涕泪,依刘王粲忽思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丁祭宿

千年俎豆逢丁日,万国冠裳戒沐时。

月白衣明心皎皎,风高气肃意夔夔。

太牢曾识汉庭礼,玉帛深思昭代仪。

总为菁莪情转切,微才何以答君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台城怀古

玉辇金宫不复游,柳园草色满城头。

疏钟鸟雀当今夕,画角旌旗记往秋。

雨散天花无讲席,山含翠黛独登楼。

伤心莫问前朝事,落日荒台野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