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珠

臭逐不妨来海上;珠还何日返天南。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臭珠》由清代诗人陈埙伯所作,通过对比“臭”与“珠”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际遇不公的感慨。

首句“臭逐不妨来海上”,以“臭”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某种物质(可能是气味难闻的物品)随风飘荡,最终落脚于海上的景象。这里的“臭”字不仅指气味,也暗喻了某种不受欢迎或遭遇贬抑的命运。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哀叹,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接受了这一结果,“不妨来海上”四字,透露出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次句“珠还何日返天南”,则将视角转向了另一种珍贵之物——珍珠。珍珠在古代被视为稀世珍宝,象征着财富与尊贵。然而,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珍珠虽珍贵却难以返回其原本所属的南方之地。这里,“珠还”二字既是对珍珠回归原产地的渴望,也是对自身命运归宿的期盼。诗人通过“何日”一词,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期待与追问,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臭珠”这一意象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一方面,看似低贱的“臭”却能自由地随风飘荡,不受地域限制;另一方面,高贵的“珠”却难以回到其应有的位置。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际遇、命运安排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让人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收录诗词(1)

陈埙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题杖句嘲黄士俊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擅文学政事之兼长,简畀荷四朝,中外铭勋,勤劳独辟重洋道;

念故旧孤寒而一视,恩情隆两代,后先叨爱,感激应深没世思。

形式: 对联

挽任兰生公

天不欲生民,值此饥溺孔怀,顿使福星沉皖水;

公方期报国,讵料功施未尽,惊传噩耗到吴江。

形式: 对联

赠林昌彝联

岳岳贾逵,开九万五千言古义;

铿铿杨政,发七经六十家真传。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