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名为《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从艺术风格上看,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作者对友情的深切表达和个人的凄清感慨。
诗中“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两句,表现了诗人在阅读朋友留下的百余首诗作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形神驰”意味着作者被这些诗歌所打动,精神得到了飞扬。
接下来的“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两句,则描绘出一个静谧而美好的自然景象,通过玉琴和琪树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这里的“玉琴清夜人不语”,表明在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心灵被美妙的音乐所净化,而“琪树春朝风正吹”则是对春天早晨清新气息的一种描写。
“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这里的“郢人”指的是古代能工巧匠,而“仙人”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状态。这两句强调了艺术创作的无痕迹和自由自在,表现出作者对于纯粹、自然艺术态度的向往。
最后,“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渴望超脱的愿望。这里的“方内”指的是广阔的空间,而“四维”则是宇宙的四方,这些词汇加深了诗歌的哲思性,显示出作者想要寻找精神家园却又无处可觅的无奈和悲凉。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是一首集情感与理性于一身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