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一鸣的《可叹》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无奈。首句“可叹羁栖地”直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哀叹,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自由。接下来,“谁高簿领名”反问,揭示出在官场中地位不高,名声微薄的现实,流露出对仕途无望的无奈。
“醉乡有天地,大事问公卿”两句,诗人借酒浇愁,将现实的困境暂时抛诸脑后,想象醉乡中仍有自己的天地,而真正的大事则由权贵们决定,寓含了对现实政治的讽刺和对公正的渴望。
“江缩龙堪蛰,山深虎自耕”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境遇,比喻自己如同江中的龙,因环境所迫只能蛰伏,而深山中的老虎却能自在地生活,暗指自己在官场中如同被困的蛟龙,无人识英雄。
最后,“十年路傍月,犹照逐臣缨”以时间的流逝和月光的见证,表达了诗人十年来在外漂泊,始终保持着忠诚和尊严,即使身为贬谪之人,也依然保持着臣子的本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坚韧和对公正理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