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桃源清隐》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高情乐隐觅仙踪”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深入巫山第几重”暗示了诗人探寻神秘、幽深之地,可能暗指道教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洞口有田春种玉”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田地比喻为仙境,春种玉暗示了耕作的圣洁与仙气。而“鼎中无火夜蟠龙”则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龙在鼎中盘旋,可能象征着炼丹或修行的仪式。
“石潭凉浸蛾眉月”通过描绘清凉的石潭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最后一句“兰室香飘麈尾风”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雅致,兰室香气随风飘散,尘世的纷扰仿佛远离。
整首诗以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化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红尘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