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清隐

高情乐隐觅仙踪,深入巫山第几重。

洞口有田春种玉,鼎中无火夜蟠龙。

石潭凉浸蛾眉月,兰室香飘麈尾风。

遥想扁舟游览处,桃花夹岸水溶溶。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桃源清隐》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高情乐隐觅仙踪”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深入巫山第几重”暗示了诗人探寻神秘、幽深之地,可能暗指道教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洞口有田春种玉”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田地比喻为仙境,春种玉暗示了耕作的圣洁与仙气。而“鼎中无火夜蟠龙”则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龙在鼎中盘旋,可能象征着炼丹或修行的仪式。

“石潭凉浸蛾眉月”通过描绘清凉的石潭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最后一句“兰室香飘麈尾风”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雅致,兰室香气随风飘散,尘世的纷扰仿佛远离。

整首诗以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化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红尘的超脱。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黄主事弟还家

星霜几度客神京,此日归帆肯暂停。

喜载琴书寻旧侣,不论踪迹等浮萍。

月中素练三江白,云外屏风九叠青。

想到家山行乐处,篱边秋菊正芳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赠薛大理先生西蜀之行

西河夫子继前贤,吾道于今赖有传。

世态炎凉宁足较,襟怀风月浩无边。

育才自得平生乐,报国还看晚节坚。

惆怅胸中茅塞久,束脩承教定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追思先母

慈母殷勤岁月多,一门百口赖调和。

堂前香暖双姑馔,灯下声寒五夜梭。

釜禄方期延寿考,桑田忽讶变沧波。

徒将富贵成哀感,罔极深恩可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赐五伦诸书

正统年中得赐书,赐来书籍意何如。

五伦事迹新成类,一代规模已用儒。

盖世功名当自致,逢时忠悃要全输。

立身不在生前乐,千载相期有令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