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忆秦娥·忆外,代人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女诗人商景兰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愁别绪与时光流逝的哀伤。
开篇“寒夜冷”,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一个寒冷夜晚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接着,“终日离愁如断梗”一句,将抽象的离愁比作断裂的水草梗,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断续与难以愈合,同时也暗喻了时间的无情和距离的遥远。
“如断梗。日久春长,银瓶落井。”这一句通过“断梗”与“春长”的对比,以及“银瓶落井”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银瓶象征着某种珍贵之物的失落,落入井中则意味着无法挽回,强化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落梧惊梦凭谁醒。”梧桐叶落,常被视为秋意或离别的象征,此处借以表达主人公在梦中被现实惊醒,却无人能理解其内心深处的哀伤与困惑。这句诗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窗前窗后花枝影。花枝影。”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窗外花影摇曳的景象,以静谧的自然之美反衬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花影随风而动,仿佛是主人公思绪的流转,既美丽又令人感伤。
“玉漏催残,孤灯半隐。”“玉漏”指的是古代计时的器具,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夜深人静,时光匆匆。而“孤灯半隐”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灯光微弱,似乎连最后的光明也在逐渐消逝。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哀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商景兰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地捕捉并描绘了情感的细微变化,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对于离愁别绪的独特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