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冬后一阳生,东君曾未睹。

百草总不知,梅花先漏泄。

钟声出远林,雁阵横残月。

更拟问如何,弄巧翻成拙。

形式: 古风

翻译

冬天过后阳气开始生长,春天之神还未显现。
万物还不知道春天的到来,只有梅花透露了消息。
远处的树林传来钟声,雁阵横过残缺的月亮。
我正想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却因过于刻意反而弄巧成拙。

注释

冬后:指冬季之后。
阳生:阳气开始上升。
东君:古代对春天之神的称呼。
曾未睹:还未见到。
百草:泛指各种植物。
总不知:全然不知。
梅花:最早开放的花,象征春天来临。
先漏泄:提前透露了信息。
钟声:寺庙或报时的钟声。
远林:远方的树林。
雁阵:大雁排列成行。
横残月:横跨在残缺的月亮上。
更拟问:本打算询问。
如何:为什么。
弄巧:刻意为之。
翻成拙:结果反而变得笨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冬至》,以冬至时节为背景,描绘了冬日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冬后一阳生”点明了冬至后阳气开始萌动,但“东君曾未睹”暗示人们尚未察觉到春天的气息。接着,“百草总不知,梅花先漏泄”通过对比,赞美了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透露出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后两句“钟声出远林,雁阵横残月”描绘了冬夜的宁静,远处的钟声与横过残月的雁阵构成一幅寂寥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最后,“更拟问如何,弄巧翻成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微妙而又复杂的感慨,似乎在说大自然的巧妙安排有时却让人感到意外,显得有些出人意料。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冬至这一节气,寓言般地传达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智慧。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威仪(其七)

坐,鼻孔婪巉眼睛大。也有人,一见横趋过。

形式: 词牌: 归字谣 押[个]韵

四威仪(其一)

行,忘其粗操得人憎。一举足,趯倒佛前灯。

形式: 词牌: 归字谣 押[蒸]韵

四威仪(其五)

行,两袖清风一瘦藤。人见玩,南寺打斋僧。

形式: 词牌: 归字谣 押[蒸]韵

四威仪(其四)

卧,合眼乾坤都盖过。没人知,晨鸡刚说破。

形式: 词牌: 归字谣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