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文潜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贫穷得连一个锥子都没有,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四面墙壁。
瀛洲这个地方虽然风露充足,为什么不能缓解我的饥饿呢?
从前听说有个姓杜的孩子,剪掉头发去侍奉贵客。
你的妻子一定不贤良,她竟然三次梳理头发来侍奉我。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贫:贫穷。
一锥:一个锥子,象征基本的生活用品。
四壁:形容家徒四壁,贫穷。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比喻富饶之地。
风露:自然界的风和露水,象征生活资源。
减饥色:缓解饥饿。
杜氏子:姓杜的孩子。
剪髻:剪掉头发。
尊客:尊敬的客人,可能指诗人自己。
君妇:对方的妻子。
定不贤:必定不贤良。
三梳:三次梳理头发。
奉巾栉:侍奉,提供梳洗服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答张文潜》,主要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贫困境况以及对友人生活的感慨。首句“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直接描述了诗人的贫穷,连基本的生活用具都没有,四周空荡荡的,生活困苦。接下来,“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暗指生活艰辛,即使环境如瀛洲(传说中的仙岛,此处比喻富庶之地)充满风露,也无法缓解饥饿带来的憔悴面容。

诗人以杜氏子(可能是指杜甫的儿子)典故,提及昔日有人为了尊贵的客人甚至剪去自己的头发,暗示友人张文潜家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诗人质疑其妻子是否真的贤良,因为如果是贤妻,应该不会让丈夫如此辛苦,还要“三梳奉巾栉”,频繁地为他打理生活琐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既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贫困,也对友人的生活状况有所微词,流露出对友人未能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情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答黄生

冰泥断道雪塞门,远坊累日无行人。

卧闻喧呼谁叩阍,稚子往问鹿骇奔。

黄生学诗用力新,急手疾口如翻盆。

冲风踏冻送七言,要令寒屋回春温。

是时积阴又黄昏,叫闹索火惊四邻。

迩来结字稳且匀,岂不见我参寥君。

嗟吾老矣心尚存,后来得子空马群。

径须赤手缚麒麟,四大海水一口吞。

丈夫意气抗浮云,道逢其人两手分,妒妇拊膺王右军。

形式: 古风

答黄充

我无置锥君立壁,舂黍作麋甘胜蜜。

绨袍不受故人意,药饵肯为儿辈屈。

割白鹭股何足难,食卢鹚肉未为失。

暮年五斗得千里,有愧寒檐背朝日。

形式: 古风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

我诗浅短子贡墙,众目俯视无留藏。

句中有眼黄别驾,洗涤烦热生清凉。

人言我语胜黄语,扶竖夜燎齐朝光。

三年不见万里外,安得奋身置汝傍。

迩来诸子复秀发,曾未几见加端章。

剩欲摧藏让头角,岂是有意群儿伤。

于人无怨我何憾,爱者尚众犹吾乡。

平生不自解嘲诮,祸来亦复非周防。

我衰气索不自振,正赖好语能恢张。

诗家小魏新有声,旧传秀句西里黄。

后生学行阙师友,临路不进空回遑。

看君事业青云上,听渠螟?生膏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谢孙奉职惠胡德墨

奚李风流尽,法传外诸孙。

常山陈赡子,怀抱自高攑。

孰云胜潘翁,惟眉山公言。

四海未尽试,一变归九原。

胡郎少年子,外家典刑存。

一点落髹漆,重价压玙璠。

孙侯磊落人,情义久益惇。

解囊赠玄圭,孰知师白猿。

我资不解书,下笔辄自喛。

良宝不受辱,默默面称冤。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