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会通河伯祠晚眺》,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会通河伯祠前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联“水神祠下晚维舟,闲倚穹碑诵《远游》”,开篇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诗人傍晚时分停泊在水神祠旁,悠闲地倚靠在巨大的石碑上,吟诵着《远游》一文,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和对自然的亲近。
颔联“西日射云明兽几,北风吹土集貂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云彩与兽形石刻,以及北风带来的尘土,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同时,“兽几”与“貂裘”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颈联“漳川近绕幽燕出,汶水分兼济漯流”,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漳川、幽燕、汶水、漯流等地名的提及,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知识的熟悉,也寓意着历史的长河和文化的传承。
尾联“过客岂知疏凿苦,当时荷锸几人愁”,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以“过客”自喻,表达了对古人开山辟路、建设水利工程的艰辛与不易的理解和敬意。通过“疏凿苦”和“荷锸愁”的描述,诗人不仅赞美了先人的智慧与勇气,也引发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付出代价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