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喧啾百鬼瞰高明,寂历朱门野草生。
斗大山中茅屋好,日长攲枕听松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喧啾百鬼瞰高明",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喧嚣红尘的超脱与鄙视,那些纷扰如同百鬼般向往着高洁的精神世界。"寂历朱门野草生"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描绘,寂静无声中,时间在悠长地流逝,甚至连朱红的大门都被野草所覆盖。
接着两句"斗大山中茅屋好,日长攲枕听松声"则具体描写了诗人隐逸的生活状态。"斗大山中茅屋好"表明诗人选择了一处偏远而宁静的山中茅屋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这里的“斗”形容山的大小,意味着一座雄伟的大山。而"日长攲枕听松声"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享受,随着白昼渐长,诗人躺在枕上聆听着远处传来的松涛之声,这是一种超然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愉悦。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以及对于尘世喧嚣的超脱和鄙视。
不详
儿女情怀易得怜,悲伤容或涕涟涟。
独疑迁客方沦落,犹著朝衣夜入船。
龙光长老有大竹,肯为东坡斫两竿。
可是孟郊家具少,请师分我碧琅玕。
不管髼松雪满颠,笔床茶灶度年年。
穷愁博得长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
国门西出小徘徊,中使传宣遽勒回。
南渡山河天一角,不知待罪合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