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乞骸而汝师大司成亦在告聊成一章问之

称疾太学师,真衰右司马。

俱露乞骸章,言寻故园社。

天听如许卑,方舟问吴下。

桑榆我荏苒,松桂君潇洒。

君以道不行,我岂行道者。

所念各杜门,浊醪难独把。

非繇惠德音,何以征风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名为《余老乞骸而汝师大司成亦在告聊成一章问之》。诗中王世贞与友人共同表达了对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涯的反思。

首联“称疾太学师,真衰右司马”描绘了两位主人公因身体原因而请求退休的情景,一个为太学师,一个为右司马,形象地展现了官场生涯的辛劳与无奈。

颔联“俱露乞骸章,言寻故园社”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共同的愿望——回到故乡,寻找心灵的归宿。这里的“故园社”可能指的是家乡的宗族或朋友聚会的地方,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天听如许卑,方舟问吴下”则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权力的谦卑态度。他们虽地位显赫,但面对自然法则和生命规律,只能选择退让,寻求内心的平静。

尾联“桑榆我荏苒,松桂君潇洒”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欣赏。王世贞自比为逐渐老去的桑榆树,而友人则如同挺拔的松桂,象征着自由自在、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最后,“君以道不行,我岂行道者。所念各杜门,浊醪难独把”则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王世贞承认自己或许无法遵循某种道德或理想的道路,而友人则似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两人各自闭门读书,饮酒自娱,却难以独自享受这份乐趣,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彼此生活状态的理解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描述,展现了对年华易逝、官场压力以及内心追求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恭谒太祖高皇帝御容有述

宝箧启葳蕤,恍然睹天容。

恒嵩表隆准,日月开重瞳。

彷佛御座傍,杂沓缭云虹。

我闻元运衰,真人起隆中。

降自帝释天,一扫烟尘空。

至今万水流,畴能不趋东。

匪睹胼胝状,宁窥神禹功。

形式: 古风

恭谒成祖文皇帝御容有述

琐琐一虮臣,手叩玉京扉。

巍巍两天人,色夺金殿姿。

尧彩既璀璨,舜瞳复昭回。

飘鬣翘然举,俨若双龙緌。

如日丽璇霄,九有皆光辉。

奚必须袁生,始辨天子髭。

遗蜕燕山阳,游神沙漠陲。

形式: 古风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其一)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高皇挽天河,手欲洗乾坤。

烟尘既荡除,万古黄屋尊。

桓桓徐魏公,二十握櫜鞬。

唾手縳僣王,长驱定中原。

昼余耕桑地,夜绝殇鬼魂。

赫奕奏凯归,屏营杜军门。

勋超齐尚父,德远韩王孙。

两都对开国,高栋亚天阍。

飒爽见英标,蔼然眉宇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其二)故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平章军国重事征北左副将军赠太保开平常忠武王遇春

高皇下江南,鄂公实军冠。

喑呜人尽靡,跳荡敌中断。

彭蠡赭汉宫,吴台筑京观。

长驱搏燕都,单于夜奔窜。

遂与中山王,功割天下半。

辕门落天星,短造屈长算。

如砺身后盟,抚髀异时叹。

寂寂踰百年,帝纶复昭焕。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