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居六咏(其一)

玉川家口尽风流,绝爱长须不裹头。

拾菌断厓双屩雨,捣茶破屋一灯秋。

饥寒未得文章力,忠孝空遗简策愁。

何用枯肠五千卷,无怀时节有书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形象,通过对他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超脱世俗、坚守理想的精神风貌。

首联“玉川家口尽风流,绝爱长须不裹头”,开篇即以“玉川”这一隐士的别称,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点——不拘小节、崇尚自然。长须不裹头,更是对自由洒脱个性的直接展现。

颔联“拾菌断厓双屩雨,捣茶破屋一灯秋”,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在风雨交加的山崖间寻找菌类,夜晚于破旧的屋舍中借着昏黄的灯光捣茶,这些画面既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也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满足。

颈联“饥寒未得文章力,忠孝空遗简策愁”,则揭示了这位隐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物质条件艰苦,但并未因之放弃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表达了他对知识与伦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忧愁。

尾联“何用枯肠五千卷,无怀时节有书不”,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在“无怀”时代,人们或许能更轻松地获取知识,而今世的学者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仰慕,也是对自身求知过程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既有理想追求又面对现实困境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思考。

收录诗词(101)

曹文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文炳弟。颖悟多识,雅尚萧散。不应征聘。有《新山稿》

  • 字:伯辉
  • 号:新山道人
  • 籍贯:元台州天台

相关古诗词

和山居六咏(其二)

解却尘缨到处閒,底须岘首与商颜。

独醒不慕酒泉郡,太瘦休嘲饭颗山。

得路谩誇腾踏去,有巢何待倦飞还。

近来生意君知否,种得琅玕与药栏。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山居六咏(其三)

早年节概慕长缨,晚入玄关探杳冥。

岁计仅馀供鹤米,家传只有相牛经。

三更清气坐生白,千载空名避杀青。

儿辈幸能书姓字,底须辛苦学《黄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山居六咏(其四)

毁誉何曾畏简书,是非终不到庭除。

衣忘纨绮食忘肉,山可樵苏水可渔。

民物遇秦多坎轲,世情如蜀几崎呕。

有时自说江湖梦,一笑梅花月上初。

形式: 七言律诗

和山居六咏(其五)

种花绕屋验天时,种竹当门作己知。

《白石歌》残牛饭早,青城山下鹤书迟。

有年自许锸随我,万里谁甘革裹尸。

占得一枝吾事了,笑他鹏翼似云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