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这首诗描绘了淮东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以三城环绕、江滨万瓦的景象开篇,展现出壮丽的都市风光。诗人提及“小山赋后”和“漂母祠前”,暗示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淮阴历史人物的敬仰。行路客在日月流转中倍感艰辛,而诗人对那些手执经典学问的人充满思念,表达了对门人的牵挂。
“深秋木叶知多少”描绘了季节更迭,暗示时光流逝,而“扫径相迟薜荔村”则寓含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与门人相聚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淮东的风土人情,又寄托了诗人对门人的关怀和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不详
琴台如髻绕烟鬟,学得新声手自弹。
七十二峰看不尽,烟波纯浸洞庭山。
折臂而成医,乃知公叔贤。
于时独踟蹰,落日立渠边。
课僮潴行潦,轻流正涓涓。
惟有清秋风,吹我意婵媛。
独立发万端,南望何亭亭。
山鸟时来归,载飞还载鸣。
日暮倚秋风,慷慨不能平。
天宇一寥阔,万里凌孤鹰。
山居面石壁,日月去我早。
奄忽逝年华,自顾何草草。
人生会有处,鸟飞鱼在沼。
如何俯仰间,侧侧满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