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其一)

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

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山歌(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巧妙地将民间情感与生活细节融入诗句之中,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首句“自煮莲羹切藕丝”,描绘了一幅女子独自在家中忙碌的画面,她亲手准备了莲羹和藕丝,这些食材都是取自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女子对食物的精心准备,以及对烹饪技艺的熟练掌握。

接着,“待郎归来慰郎饥”一句,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等待与思念。女子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他准备一顿美味的食物,以解他的饥饿,同时也寄托了她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女子之所以选择使用“双双箸”,可能是因为她希望这份心意能够跨越距离,让心上人感受到她的陪伴与关怀。然而,她又担心自己内心的那份深情会被时间冲淡,因此害怕忘记准备食物时所用的“匙”。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她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担忧。

整体而言,《山歌(其一)》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温柔与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这种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晚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山歌(其四)

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

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山歌(其五)

邻家带得书信归,书中何字侬不知。

等侬亲口问渠去,问他此侬谁瘦肥。

形式: 七言绝句

山歌(其七)

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

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山歌(其八)

自剪青丝打作条,亲手送郎将纸包。

如果郎心止不住,看侬结发不开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