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日即席有题》由宋代诗人王安礼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独特见解。
首联“早是天涯多病客,可堪春末少年时。”开篇便以“天涯多病客”自比,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饱受疾病困扰的境遇。紧接着,“可堪春末少年时”则将这种悲凉的情绪延伸至青春易逝的感慨,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无奈与哀叹。
颔联“风流任使花王笑,欢乐除非酒伯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以“风流”自喻,面对世间繁华与美好,却只能让“花王”独自欢笑,暗示了自己虽有才华与情致,却难以得到相应的认可与欣赏。而“欢乐除非酒伯知”,则透露出诗人借酒浇愁、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表现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与逃避。
颈联“荆岫定为郊社器,渭川终作帝王师。”转而从个人的局限中跳出,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诗人以“荆岫”和“渭川”象征自己的才能与志向,预示着自己最终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抱负,也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期待。
尾联“琅玕未实烟空老,不恨年来紫凤饥。”以“琅玕”(竹子)未成熟便已枯萎,比喻自己才华未展便已衰老,表达了对时光匆匆、事业未成的深深遗憾。最后一句“不恨年来紫凤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超然态度,即使未能如愿以偿,也不再怨恨命运的不公,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春日即席有题》通过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角色以及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