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儿女来前痛别离,遗言埋骨用深衣。
当家曾把僧衣葬,谁识平生此意微。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名为《挽平轩王府判(其一)》。从这短暂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尽追怀。
“儿女来前痛别离”,开篇即展现了家人聚集而又不得不告别的凄凉情景。这里,"痛别离"三个字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对亲人的深切留恋与难以割舍的心境。
“遗言埋骨用深衣”,诗人通过这句表明了逝者生前的愿望——即使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希望能够得到妥善的安葬,以此来象征对生命和死后的尊重。"遗言"体现了逝者的意志,而"埋骨用深衣"则是对逝者最后尊荣的保证。
“当家曾把僧衣葬”,这里诗人回忆起家族中有人选择以僧人的袈裟来安葬逝者,体现了家庭成员对于逝者的哀思和宗教信仰。"僧衣"作为一种特殊的葬礼用物,显示出对逝者生前信仰的尊重。
“谁识平生此意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平日里难以被他人理解的心思和愿望的感慨。"意微"意味着这种心思是微妙且不易为外人所理解,显示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思、家族葬礼习俗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思考的场景。王义山以此抒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以及面对死亡时人们对于尊严与安宁的渴望。
不详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犹记琼林锡宴时,平轩折得好花归。
而今花与人何在,日暮江东云自飞。
北门西掖傍丹墀,此正坡仙得意时。
不是惠州饭难吃,如何去做和陶诗。
学诗莫学晚唐诗,学得晚唐非盛时。
愿把凫鹥和既醉,翻腾韵语作今诗。
六出霏霏过小帘,梅梢著处似沾粘。
天工底事巧装点,只为花疏特故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