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丁未九月赘成都盐茶道署呈外舅林西厓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联“飘摇尘海壮心惊,楚水燕山又锦城”,以“飘摇尘海”起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震撼。接着,“楚水燕山又锦城”则点明了诗人即将前往的目的地——成都,这里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颔联“举酒且浇齐赘婿,写经难让鲁诸生”,通过“举酒”和“写经”的行为,展现了诗人与远方亲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对方才学的赞美。这里将自己比作“齐赘婿”,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而将对方比作“鲁诸生”,表达了对对方学问的敬佩。
颈联“浑河九曲终千里,大鸟三年始一鸣”,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历程的曲折与漫长,以及成就大事的不易。浑河九曲象征人生的坎坷,最终达到千里之遥的目标;大鸟三年一鸣,则寓意着伟大的事业或成就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等待。
尾联“惭愧祁公能爱我,夜窗来听读书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林西厓先生的感激之情。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能够听到对方的读书声,这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亲人之间情感的传递。最后一句“惭愧”二字,既是对对方关爱的感激,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常伴左右的自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