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枕

表里通明不假彫,冷于春雪白于瑶。

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内外透亮无需装饰
比春雪更冷洁白如瑶玉

注释

表里:内外。
通明:透明。
不假彫:无需装饰。
冷于春雪:比春雪更冷。
白于瑶:洁白如瑶玉。
朝来:早晨。
送在:放置在。
凉床:凉爽的床铺。
只怕:唯恐。
风吹日炙:风吹日晒。
销:消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逢的《石膏枕》,通过对石膏的描写,展现了夏日避暑的意境。石膏本身具有清凉的特性,这在古代被视为珍贵之物,用以制作枕头,以便于酷热的夏季中得到一丝清凉。

诗中的“表里通明不假彫,冷于春雪白于瑶”描绘了石膏的透明和洁白,以及它超乎常物的冷冽。这里,“表里通明”指石膏内部外部均为透明无瑕;“不假彫”,则强调其天然之美,不需任何人工雕琢;“冷于春雪”,形容石膏的清凉超过了春日的积雪;“白于瑶”则是说它的纯白胜过珍贵的瑶玉。

接着,“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膏枕的珍视和担忧。诗人每到早晨,就将这块珍贵的石膏枕送到凉爽的地方,以保持其清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担心,唯恐微风一吹或者烈日暴晒,这份难得的清凉就会消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膏枕的描写,抒发了夏季避暑的舒适和对自然之物珍视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生活品质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智慧。

收录诗词(83)

薛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字:陶臣
  • 籍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观猎

马缩寒毛鹰落臕,角弓初暖箭新调。

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听曹刚弹琵琶

禁曲新翻下玉都,四弦掁触五音殊。

不知天上弹多少,金凤衔花尾半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侠少年

绿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骢马白貂裘。

往来三市无人识,倒把金鞭上酒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