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的作品,名为《朝中措(其二)》。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
"先生筇杖是生涯"一句,以“筇杖”比喻行走于世间的人,用“生涯”形容人生的艰难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接着“挑月更担花”则是用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行者在夜晚挑着月光,日间背负着花香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感。"把住"指的是能够把握或控制,而"都无憎爱"则显示出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超脱态度;"放行"意味着放任自流,"总是烟霞"则形容了一种如同云烟般虚无缥缈的生存状态。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三句中,“飘然”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感,而“携去”则暗示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背离。"旗亭问酒"和"萧寺寻茶"两处,则是诗人在逃避尘世时所到之地,"问酒"与"寻茶"都隐含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则以“黄鹂”比喻自己,"无定"形容其行踪不定,"不知飞到谁家"则是表达了一种生命漂泊无定的宿命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态度。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叠加,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与寄托的情怀。
不详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新来省悟一生痴。寻觅上天梯。
抛失眼前活计,踏翻暗里危机。
莫言就错,真须悔过,休更迟疑。
要识天苏陀味,元来只是黄齑。
胸中尘土久无奇。今夕借清辉。
歌纵群英诸彦,舞狂蕙带荷衣。
鸳鸯湖上,波平岸远,酒酽鱼肥。
好是中秋圆月,分明天下人知。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元宵初过少吹弹。楼角彩灯残。
踏雪闲寻深院,携壶试觅幽欢。
麻姑暂语,文君未寝,五老双鸾。
要共梅花同晓,薄罗不耐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