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观音赞

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

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

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

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

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

形式:

鉴赏

这首《绣观音赞》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音菩萨的神韵与慈悲。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观音的妙智力、神通广大、庄严形象以及慈悲心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开篇即点明观音菩萨的不可思议之力,无论何处皆能显现,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接下来“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一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针线工作为喻,说明观音的神通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实践性。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描绘了观音菩萨身着的六铢衣,色彩斑斓,光彩夺目,象征着菩萨的智慧与慈悲光芒四射。接着“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通过比喻,进一步刻画出观音菩萨的美丽与庄严,如同冰清玉洁的云髻,宝冠璎珞装饰,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则以莲花作为象征,寓意观音菩萨每一步都踏着智慧与慈悲之花,行走在解脱之道上,彰显其修行的高深与纯净。最后,“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描绘了观音菩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芸芸众生,其慈悲之心表现在每一处表情之中,体现了菩萨的大爱无边。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希望所有向往解脱、追求心灵自由的人,都能回望观音菩萨的教诲,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指引。最后一句“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则揭示了佛法的核心思想——解脱束缚,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无论身处何方,内心都能保持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绣观音赞》不仅赞美了观音菩萨的神韵与慈悲,也传递了佛教的核心理念,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天王院新塑释迦像金色珠赞

稽首释迦文,善逝天人师。

缘终示寂灭,无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礼。

像法住世间,化导诸有情。

亦示大神变,摄伏不信者。

璀璨真金色,清净妙宝珠。

即彼土木中,现此希奇事。

有来瞻礼者,随取即与之。

既与出愈多,不可为量数。

当观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坚固与虚脆,无异无差别。

佛子具智慧,悉发敬信心。

勇猛勿复疑,归依无上道。

形式:

綵塔赞

释迦佛说妙莲华,从地涌出七宝塔。

栏楯幡幢及龛室,宝玲璎珞震妙音。

四面皆出旃檀香,散天妙华以供养。

佛以右指开塔户,出大音声却关钥。

多宝如来示全身,赞叹说法分半座。

惟二如来共一塔,至今此会尚俨然。

何人建立窣堵波,种种严饰悉具足。

綵缕萦结尺寸间,高广五百由旬等。

当知一念周圆时,胜妙功德已成就。

若能瞻礼复回观,人人具此如来体。

至心持诵法华经,弹指真塔当出现。

形式:

富郑公画像赞

天下达德,惟仁智勇。合之成体,散之致用。

岩岩富公,备此三德。直道不回,以相王国。

其智伊何,见于使虏。敷陈利害,以悟其主。

欢盟至今,莫敢予侮。其仁伊何,见于救灾。

饥民如云,襁负以偕。法简惠周,垂训将来。

何以行兹,断以勇克。众人所惧,公独不惑。

夺虏之气,厉色折之。赈民之饥,诚意活之。

我生后公,今觌厥象。丹青载传,朝夕是仰。

形式:

如如轩赞

华屋千楹,贪夫所娱。一念休歇,袤丈有馀。

是轩廓然,含容太虚。森罗万象,体自如如。

道人何为,于焉宴居。动静语默,随时捲舒。

盖将即此以善已而,又以示其徒者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