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三首(其二)

潦落琴书,孑尔长征,关河无伴。

远游漫拟灵均,别绪纷飞吴苑。

巴邱鼓柁,题诗黄鹤楼头,秋风袅袅吹江汉。

何处九疑云,看遥天帆转。孤馆。

登临应过,向鹦鹉洲边,细腰宫畔。

定有哀砧惊梦,洞箫飘怨。

月明乌鹊,望中隐隐江南,湘兰沉芷添肠断。

红鲤尺书来,忆辞家王粲。

形式: 词牌: 石州慢

鉴赏

这首《石州慢》是清代诗人史承谦的作品,描绘了一位远行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词中以“潦落琴书,孑尔长征”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独自远行的境遇,琴书潦倒,形单影只,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的寂寞与艰辛。

“远游漫拟灵均,别绪纷飞吴苑。”这里借用了屈原(灵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吴苑,泛指江南地区,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情景。

“巴邱鼓柁,题诗黄鹤楼头,秋风袅袅吹江汉。”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巴丘,登高题诗于黄鹤楼,面对秋风江面的景象,既有壮志豪情,也蕴含着淡淡的忧愁。

“何处九疑云,看遥天帆转。”九疑山位于湖南,此处借九疑云,象征着远方的家乡,诗人遥望天际,仿佛能看见家乡的船只在云雾中缓缓移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孤馆。登临应过,向鹦鹉洲边,细腰宫畔。”孤馆,指的是旅途中临时住宿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登高远眺,经过鹦鹉洲和细腰宫,这些地方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定有哀砧惊梦,洞箫飘怨。”哀砧,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洞箫,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悠扬,常用来抒发哀怨之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被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和洞箫声所惊扰,内心充满了哀愁和思念。

“月明乌鹊,望中隐隐江南,湘兰沉芷添肠断。”月明之夜,诗人望着远方,隐约可见江南的轮廓,湘兰和沉芷的香气让他更加思念家乡,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

“红鲤尺书来,忆辞家王粲。”红鲤,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尺书,指的是书信。诗人想象着远方有人给他送来书信,这封信来自辞官归隐的王粲,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家乡和过去的回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行者在旅途中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23)

史承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州慢三首(其三)

桃萼初妍,困蝶迷莺,怅然无侣。

闲窗酒盏慵拈,挂壁焦桐倦抚。

流光似水,从教月冷风凄,总被帘纤误。

一听一心酸,奈此时愁绪。

虚度清明寒食,绝少游踪,到溪南路。

底事频吹,洒遍雕栏琼户。

天涯望极,那堪彻晓连明,茫茫不省春何处。

三月又重三,问谁题新句。

形式: 词牌: 石州慢

卖花声二首(其二)

谁似武林城,烟景初晴。一湾螺黛掠波轻。

想得西湖湖畔路,春水方生。

细柳最盈盈,眉眼分明。画船唤酒六桥行。

定有嬉春红袖女,低按秦筝。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玉烛新

落花风不小。待做就春阴,酿成寒峭。

眠香病酒都无分,只有离愁萦绕。

镜鸾何处,莫便把、幽盟忘了。

笑几度、星月前因,空忆旧时风貌。夜深兰烬频挑。

乍枕手闲眠,梦儿来好。

半生欢分,翻输却、梦里缠绵多少。

惊回残漏,依旧是、凄凉怀抱。

丝丝泪,湿透罗衾,有谁知道。

形式: 词牌: 玉烛新

东风第一枝二首(其二)

冷月交辉,暗尘迷路,令节新年重借。

沉香慢火薰衣,绣幕明灯打马。

合欢堂后,算几度、逢迎欢冶。

到而今、尽化愁心,空忆那时元夜。

且慢理、银筝翠斝。更莫问、钿车罗帕。

情牵金凤屏边,人在玉梅花下。

春城不禁,笑一任、飘过浓麝。

纵年时、有约湔裙,只怕归迟春社。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