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翁同龢所作的《题临倪文正公昼(其二)》。诗人通过描述一幅画作,表达了对被贬逐者的同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逐客偏蒙诏语温"一句,暗示了被贬之人虽然遭遇不公,但皇帝的诏书言语中仍带有一丝温暖,这反衬出其境遇的凄凉。"论兵筹饷已无门"则揭示了当时国家军事和财政的困境,诗人感到无计可施。
"萧寥数笔云林画"描绘了画作的风格,可能是山水画,寥寥几笔却勾勒出深远的意境,暗示画中可能蕴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中有优时血泪痕"更是直接点出,画中的每一笔都似乎凝聚了画家对于时事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哀伤,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
整首诗以画寓情,通过对画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被贬者命运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