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京教李景平(其三)

天上仪邻懒趁班,愁云苦雨暗湖山。

绝怜黑黍纷披穗,空有决明鲜好颜。

忧国寸心增感慨,趋时俗驾倦追攀。

幕中幸自文书省,诗债无缘久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天空中的仪仗队懒得按时排列,愁云苦雨笼罩着湖光山色。
特别怜惜那黑色的黍子散乱地挂着穗,空有一颗决明子有着鲜艳的外表。
忧虑国家使我内心充满感慨,迎合时势让我疲于奔命。
幕僚生涯在文书堆中度过,诗歌创作的债久未偿还,实感遗憾。

注释

仪邻:比喻朝廷官员或仪仗队。
懒趁班:形容官员懒于应卯、上班。
愁云苦雨:形容天气阴沉,雨水连绵,象征愁绪。
湖山:泛指山水景色。
黑黍:一种谷物,古代常用以祭祀。
纷披穗:形容黍子穗子散乱。
决明:植物名,果实可入药,这里借指美好的外表。
鲜好颜:鲜艳美丽的外表。
寸心:内心,此处指诗人的心。
感慨:深沉的感触或情绪。
俗驾:世俗的追求,指迎合时势。
倦追攀:感到疲惫,不愿再追求。
文书省:官署名,处理文书的地方。
诗债:比喻未完成的诗作或创作责任。
无缘:没有机会或缘分。
久不还:长时间未能完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题为《和京教李景平(其三)》。通过这短短二十八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国之心和内心的不易。

"天上仪邻懒趁班,愁云苦雨暗湖山",这里诗人借助天气的阴霾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天上的星辰象征着国家的法度和规制,而这些规制如同懒散的仪仗队伍,失去了往日的严整与光彩;而愁云、苦雨则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笼罩了山川,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阴霾和悲哀。

"绝怜黑黍纷披穗,空有决明鲜好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绝怜”指的是无尽的怜悯之心,“黑黍”是对国家百姓的深切关怀,如同缠绵不断的丝线;而“纷披穗”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忧虑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无法解脱。另一方面,“决明鲜好颜”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却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忧国寸心增感慨,趋时俗驾倦追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这里“忧国”是指对国家的忧虑,“寸心”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忧虑如同心头上的针刺,每时每刻都在增加;而“趋时俗驾倦追攀”,则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前行,希望能够抓住时代的轮廓,但这过程却让他感到极度疲惫。

最后,“幕中幸自文书省,诗债无缘久不还”展示了诗人的退隐之意和对诗歌的责任感。在“幕中”,即在家中的书房里,诗人能找到一份安宁与满足;而“幸自文书省”则表明他通过写作来减轻内心的忧虑。至于“诗债无缘久不还”,这里的“诗债”指的是对诗歌的承诺和责任,诗人明白自己不能长时间地逃避这种责任,最终会回到诗歌创作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天气、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和林养正龟符惠诗

殿陛程文被十行,要搜鲠论献朝堂。

点头只欠饶三好,强项须教受一章。

耿耿古心增肮脏,茫茫俗眼笑荒唐。

大官羊肉非吾羡,一箸藜羹劣可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毗陵傅知录送其侄得隽广童科

渥洼骥子展足长,朝发燕都夕夜郎。

一腹如椰贮夜光,挥毫落纸烂成章。

诵书三筴无遗忘,风采耸动中书堂。

伯父一见金玉相,声之以诗鸣凤凰。

顾我外氏出义阳,忝与此郎为雁行。

窃效昌黎序送童子张,期子更阅几星霜,姓名金榜相颉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致政林存斋稚圭

东邻南极老人星,音吐洪亮眼晶荧。

诸郎个个佳宁馨,长者早占千佛经。

仲季锐如刃发硎,三珠粲烂照户庭。

老人散策傲郊坰,健笔哦诗惊六丁,仰天高唱雨霖铃。

餐和毓粹养灵扃,炼得元身如鹤形。

文堂纵谈耳惊霆,硬语盍作盘盂铭。

笑渠教谄儿懒听,只今人物混渭泾。

贤者聚散类梗萍,报复未已况调停。

我狂畏暑卧风棂,日夕西望忧朝廷。

何时乾坤得清宁,未信日月长昏冥。

不必餔糟学独醒,不烦餐菊制颓龄。

支驾皇舆待騋駉,问讯谁坐东西厅。

老成自昔有典刑,尚父须符渭卜灵。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和崇清侍郎招饮超燕堂韵

超燕堂开一面春,却教寒畯亦充宾。

西清班里推名从,南极躔中见老人。

草圣已传碑不朽,花神觉与思俱新。

乡邦桃李谁培植,直待魁然宰辅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