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烈公砚为曹莪屺少府作

泾渭东流似奔马,客到秦中访秦瓦。

张公破砚出市中,经年未售识者寡。

曹君一生耕砚田,得如拱璧珍拳拳。

道此本是故乡物,二十四字苍水镌。

楚人得弓意殊快,无心相遇真天缘。

昔年义旗竖海上,军败烹龙志犹壮。

鲁王已死唐王孱,坐使孤臣气彫丧。

遁迹自拟蠖身藏,乘势还思螳臂抗。

白猿无声健儿入,枷锁香风吹习习。

何人伏锧尚从容,笑看钱塘好山色。

钱塘江上一抔土,右邻忠肃左忠武。

椒浆恨未酹忠魂,手泽今朝快一抚。

国破安用身独完,此砚与人同胆肝。

赵璧拌教碎秦柱,玉带讵肯随黄冠。

沧桑变换二百载,到今墨绣犹斑斓。

君不见虞山甘作长乐老,贰臣传里名难剜。

梅村祭酒号诗史,惜哉所欠惟一死。

张公大义心炳然,玉碎终知胜瓦全。

此砚他年返枌社,士林佳话争流传。

双松别墅好风日,仙尉开轩布吟席。

锦轴新装松雪书,牙签更检《子山集》。

会须移向别床摊,莫近张公一片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路德的诗《张忠烈公砚为曹莪屺少府作》以砚台为引,寓言丰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忠诚精神的敬仰。诗人以泾渭东流比喻时光流逝,秦瓦象征着秦地的文化遗产。张公破砚虽精美,但识者稀少,暗示了英雄未被世人广泛认知。曹君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视砚如宝,其珍视之情深沉。诗人感慨历史变迁,如楚人得弓般意外,又如兵败后的坚韧不屈。

诗中提到的钱塘江土,暗指忠烈之士,右邻忠肃左忠武是对忠臣的赞美。诗人感叹国破家亡,但仍坚守忠诚,砚台成为他们精神的象征。最后,诗人期待砚台能流传后世,成为士林佳话,同时在双松别墅的雅集中,砚台被赋予新的生命,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砚台寄托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慨和文化情怀。

收录诗词(11)

路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罢

绿藓岩扉白昼扃,略餐芝朮便延龄。

仙丹止合神仙用,传到人间便不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饮王小楼伴耕楼

观稼最宜楼,御雨莫如瓦。

小楼岂区区,时有清风洒。

花木纷四围,肯舍场师槚。

耕读课儿孙,即此是弓冶。

冬曝南荣前,暑卧北窗下。

高朋时往还,唱和殊不寡。

我生今倦游,乘兴亦聊且。

久悟虫能虫,今知马非马。

感君移酒肴,论诗进三雅。

后会当有缘,付诸造物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题郭藕舲唐人善业泥拓本

何人佞佛镂佛像,坐令尺土开精蓝。

面列三行字十二,楷法颇似师河南。

吾乡珍宝富山薮。周秦旧物靡不有。

吉金乐石难具详,毡包驼载东南走。

弇山尚书遍搜索,竟有遗珠沈未取。

后来游者拾得之,一朝又入郭熙手。

嵯峨雨过秋色佳,拓本示我双眸揩。

三十六相但仿佛,净土几岁遭沈埋。

吴画杨塑不可见,对此聊可开幽怀。

昌黎辟佛谏迎骨,订交方外忘形骸。

文人好古足清玩,岂学苏晋甘辰斋。

惜哉挫角字缺一,鍊石不用劳神娲。

大唐二字恰连缀,断甓凑泊同诗牌。

玉卮无当世犹訾,得鼎折足占者止。

人间缺陷长苦多,巧合安能尽如此。

披册忽然忆畴曩,慈恩塔下寻幽往。

秦人熟视竟空还,吴客今来惬新赏。

人失人得无町畦,员穹方舆大且广。

太仓粳稻来吴阊,京师十载沾芳香。

罗纨绮绣更精绝,西人之子纷盈箱。

百货杂锸不迁地,先圣何苦为车航。

老夫才尽句难警,歌诗不类惭东阳。

案头笑指旧笔墨,二物亦是南人将。

形式: 古风

怀弟九香(其一)

崎岖江右日,寂寞两相看。

作宦风波险,移家道路难。

晤时方汉水,别后又长安。

听得还乡里,蹉跎岁已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