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岁晚

田家舂米盛土仓,祠灶新鲙鲤与鲂。

粥分口数顾长健,不卖痴呆侬自当。

爇火照天田蚕好,打灰如愿从所祷。

一声竹爆阳春回,城里看灯归已晓。

我生把笔作耕锄,年馀三十腹空虚。

不如尔农随分足,只怕门前人催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农民在年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首句“田家舂米盛土仓”,生动地展现了农家年终时粮食丰收的景象,土仓里堆满了舂好的大米,象征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接着,“祠灶新鲙鲤与鲂”描绘了祭祀灶神的场景,新捕的鲤鱼和鲂鱼被切成薄片,供奉于灶神前,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和家庭平安。

“粥分口数顾长健,不卖痴呆侬自当”两句,通过描述农家分粥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以及对智慧的珍视。这里的“痴呆”可能是指智力低下的人,农家选择自己照顾,体现了他们的善良和责任感。

“爇火照天田蚕好,打灰如愿从所祷”则展示了农家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通过点燃篝火照亮田野,为蚕宝宝祈福,希望它们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打灰(可能是烟灰)来表达愿望,寄托了对丰收的期盼。

“一声竹爆阳春回,城里看灯归已晓”描绘了新年到来的热闹景象,竹鞭的爆裂声标志着新春的开始,而城里的灯火通明直到天亮,显示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最后,“我生把笔作耕锄,年馀三十腹空虚。不如尔农随分足,只怕门前人催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他自嘲地提到自己虽然以笔为锄头,但年过三十仍感到生活困顿,反观农民们虽生活简朴,却能随遇而安,满足于现状。同时,他也担心着即将到来的租税催收,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面貌,以及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人行

君不见深闺有女礼自防,心事炯然并秋霜。

江头日日望夫婿,愿身成石立道傍。

人传其下多风雨,天地默与之低昂。

灵犀一点磨不尽,历岁既远名独香。

因思万物皆归寓,独许顽质加冠裳。

刻形肖貌此何态,俨然如在端而庄。

惜哉愚俗竟莫儗,翁媪同处天一方。

呜呼翁媪计虽得,胡不为柱支明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纂风浦

短茅黄瓦排门户,祖父从来在此住。

不思城市好风光,只要秋成有分数。

年年借本事荒田,探前望后庶有补。

海门相近潮吐吞,不似今番难撑拄。

夏初幼妇生小孙,嘤咿作声求饲乳。

妇饥苦语出肝肠,摇头怕说纂风浦。

形式: 古风

喜雪童谣

屋上三日留乾雪,添得人间讶奇绝。

不须待伴窘风雨,只要呈祥了时节。

小儿戏拾疑是花,舞低婆娑最堪誇。

最堪誇处渐堆积,生寒到骨思归家。

形式: 古风

雪飞不已戏作长歌

清溪怒号多北风,乞水来自河伯宫。

多应飞雨作寒色,呼吸云气鞭痴龙。

冬深万木冻欲折,那有卉药成纤洪。

造化小儿一饷戏,锼琼镂玉何其工。

庭前婆娑万花舞,春意已遍翡翠丛。

可怜世情多冷眼,怨咨竟欲讼天工。

了知妙处不用力,岂为汝辈眼目供。

明朝晴乌耀烛龙,向之幻景须臾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