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罗汉岩”为题,作者黄毓祺在清代创作。诗中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与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有如须菩提,宴坐于岩畔”,将罗汉岩比作佛祖弟子须菩提,他静静地坐在岩石之旁,暗示着此处的庄严与神圣。接着,“石终不自言”,石头虽无言,却默默承载着岁月与历史的重量,象征着沉默的力量和不变的真理。最后,“我得阿罗汉”,诗人仿佛通过与罗汉岩的对话,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如同阿罗汉般超脱尘世烦恼,获得心灵的自由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寻求内心宁静与超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