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山

我生事幽讨,尘埃良独难。

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岏。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擢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支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五祖山的景象和心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出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我生事幽讨,尘埃良独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孤独生活的渴望。"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描述了诗人在山中游历时的心情,叹息之声中带着对美景的赞赏。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这里写出了五祖山作为佛教圣地的一种超然脱俗之感,"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则是对佛法中慈悲力量的赞美,以及这种力量如何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尽管山中的道路曲折,但仍有其独特之美。"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岏。" 描述了五祖山上佛教建筑的壮丽与历史沧桑。

接下来的几句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是对山路蜿蜒、泉水飞流的生动描绘,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这里写出了诗人在山中偶遇细雨后,听闻狗吠声响,而内心的狭窄感顿时得以释放。

最后几句 "水声擢午暑,岚气生晚寒。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看云更支筇,披风少凭栏。" 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身体与精神上的舒畅和解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五祖山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描写,传递出了一种超越尘世、向往清净生活的心境。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天宝歌和魏定公文次韵

连昌宫中马为乐,一时舞马黄金络。

君王养欲臣养文,忠鲠漫多宁救药。

嗷嗷万国风中船,樯倾柂坏夫何言。

潼关莫拒范阳贼,伤哉天厩空连钱。

翠华西去遥指蜀,应念霓裳旧家曲。

六军敢怒谁敢呵,马足空污太真肉。

始皇布漆徒坚城,元海斩木徒轻兵。

驱鱼驱雀强鹯獭,乃使后世蒙佳声。

乱离每忆升平日,忽对新诗重嗟泣。

望仙花草自春秋,怊怅六龙归未得。

形式: 古风

月台

低迷委径柳,氛氲被池莲。

亭前秋雨馀,明月来婵娟。

高台甃苍玉,清风夜周旋。

举杯属姮娥,醉舞还蹁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见山堂

浮云开西风,落木下夕阳。

谁人步东篱,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

南山适当前,翠色摩穹苍。

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冬不雪春苦雨外台为民心恻檄郡请祷于法轮应感尊者悉获灵贶曾不终日教授有诗以发扬盛美郡人相山居士闻而悦之勉次其韵

谁令一日如三秋,仁人方念淮南州。

斯民忍饥望麰麦,积雨又有伤残忧。

冬温土燥生春瘴,半夜风声来枕上。

晓看飞雪欲堆檐,白马参差攒玉嶂。

年饥高下艺麦多,暴如山阜汸如河。

那知雪欲苦淫潦,两岐半吐翻随波。

欣闻万事一言了,使者勤民坐待晓。

指麾郡将率官僚,出郭共迎罗汉祷。

由来天意每因人,况自至诚宜感神。

明朝披雾走乌辔,晴光杲杲清无尘。

回头菽粟贱如水,醉饱田间摩腹觜。

周行四海不赍粮,可但携壶饷邻里。

出游遂继文昌谣,追锋行赴公车招。

快将刘晏干排手,衮衣入相禆唐尧。

广文才气迈燕许,分教芹宫从少驻。

政德稳步玉笋班,好尾輶轩上天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