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二)

孤山树槁神枯,一段底死工夫。

脉脉不知机转,忽然嘴眼皆苏。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

翻译

孤山上的树木凋零,精神枯竭,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挣扎。
它无声地运转,不知何时会发生变化,突然间,枝叶和生机都复苏了。

注释

孤山:指代一座孤立的山。
树槁:形容树木枯萎。
神枯:精神状态极度疲惫。
一段底死工夫:经历了一段生死存亡的过程。
脉脉:形容默默无言,含蓄深沉。
机转:这里指生命的活力或变化。
嘴眼皆苏:形容植物重新焕发生机,枝叶变得鲜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写梅的诗,通过对孤傲山上梅树特有的生长状态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

"孤山树槁神枯,一段底死工夫。"

这里的“孤山”指的是远离尘嚣、独立于一方的高山,而梅树则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着。"槁"形容梅树干枯而坚硬,"神枯"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气质。"一段底死工夫"表达了诗人对梅树顽强生命力的赞赏,它不为外界所动,坚守着自己的本色。

"脉脉不知机转,忽然嘴眼皆苏。"

"脉脉"形容梅花的细腻与温柔,而"不知机转"则是说它似乎不知道春天到来的信号,直至"忽然"间,它便悄然绽放,"嘴眼皆苏"形容梅花开放时的生动姿态,如同睡醒后的生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树和梅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是一首集情趣与哲理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七)

孤标向背从地,枝头各自精彩。

堂堂妙用纵横,谁识笔根所在。

形式: 六言诗 押[贿]韵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三)

空里翻身透出,风前玉立精神。

百草头边未觉,还他独占先春。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一)

一笔划断寒崖,疏蕊数枝低亚。

不待雪压霜摧,已自全体放下。

形式: 六言诗 押[祃]韵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八)

大化元无拣择,墨光随手高低。

但得岁寒风度,自然处处皆宜。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