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侍郎备兵大同(其一)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为送别曹侍郎前往大同备兵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祝愿。首句“司农论议朝端重”,赞扬了曹侍郎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能力。次句“副相声名辇下闻”,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声望,连京城人都能耳熟能详。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曹侍郎被委以重任,需要西行至边疆大同,这表明国家对他寄予厚望。“岂意尚烦西顾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感慨,暗示任务艰巨。接下来,“翻教暂领朔方军”描绘了他将要指挥边防军队的情景。

“河边远道人千里”,写出了曹侍郎即将远离家乡,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牵挂。而“天外乡书雁几群”,则通过鸿雁传书的意象,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通信的音讯。“到日关城春色早”,想象他在大同时春天来得早,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乐观。

最后,诗人以“李陵台畔柳纷纷”作结,借李陵台的典故和纷飞的柳絮,寓言友人此去虽环境艰苦,但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寓意着希望和未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曹侍郎的敬仰,又饱含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祝福。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

榆关萧瑟二庭空,堠火平安九塞通。

往日连师惊朔漠,只今市马互西东。

黄河天上三城戍,画角霜前万里风。

知有冯唐论将略,不令魏尚久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将之永嘉曹侍郎饯予江上,吴客韦二丈为弹长亭之曲并吹笛送行,歌以赠韦即送其出塞

韦郎旧隶羽林籍,曾向营门教吹笛。

不听吴中《白雪》音,定呼邺下黄须客。

平原相见转相亲,置酒夸君座上宾。

下若尊罍朝未罄,东山丝竹夜还陈。

闲来坐我花间奏,玉洞飞泉响岩溜。

古调多传关马词,新声似出康王授。

问我东行到海壖,日斜江上惨离筵。

还将北雁南飞曲,催送钱塘楚客船。

船人擂鼓津头泊,红叶千山富春郭。

忽作边秋出塞声,江枫岸柳纷纷落。

哀弦促管不堪听,宾御闻之亦涕零。

挂席远移严子濑,看山直上谢公亭。

闻君欲问云中戍,雪消饮马长城去。

广武营中折柳时,黄瓜阜上题书处。

司农旧是出群才,此日征西幕府开。

试向尊前歌一曲,梅花飞遍李陵台。

形式: 古风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

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

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

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

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

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

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

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

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

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

松门之西转清旷。桂树苍苍石坛上。

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

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

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

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

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

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

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形式: 古风

谒刘文成公祠

草昧经纶日,英雄战斗年。

真人淮泗起,王气斗牛躔。

命世生良弼,卑栖役大贤。

一官曾簿尉,千里正戈鋋。

记室依袁绍,飞书谢鲁连。

神鹰思饱掣,威凤必高鶱。

汉祖除秦法,周王卜渭畋。

庙堂才不易,束帛礼宜先。

遂有君臣契,能令帷幄专。

南征频克敌,北伐旋摧坚。

《王会》收三统,军谋出万全。

河山分带砺,冠盖俨神仙。

未辟留侯谷,长辞范蠡船。

麒麟当日画,竹帛后时编。

一自丘陵改,重愁岁月迁。

隆中犹故宅,绵上少封田。

旧俗还祠庙,清歌入管弦。

黄金遗像蚀,铁券几人传?

古瓦鼯鼪落,荒庭桧柏圆。

蛛丝虚寝罥,鸟迹断碑眠。

想像《阴符》策,沉吟《宝剑篇》。

前贤馀事业,后死尚迍邅。

去去辞枌梓,栖栖到海堧。

空林多雨雪,哀角满山川。

玉帐无遗术,苍生久倒悬。

凭留一黄石,相待谷城边。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