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大娘只知舞剑器,安识舞中藏草字。

老颠瞥眼拾将归,腕中便觉蹲三昧。

大娘舞猛懒亦飞,秃尾锦蛇多两腓。

老颠蛇黑墨所为,两蛇猝怒斗不归。

红毡粉壁争神奇,黑蛇比锦谁邛低。

野鸡啄麦翟与晕,一姓两名无雄雌。

老颠蘸墨捲头发,大娘幞头舞亦脱,留与诗人谑题跋。

常熟翁来索判频,常熟长官错怪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创作,名为《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巧妙地将唐代书法家张旭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场景与书法艺术相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中通过对比大娘舞剑器与老颠(张旭)在舞蹈中的感悟,揭示了艺术与生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大娘专注于舞蹈的动作与技巧,而老颠则从舞蹈中领悟到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藏草字”,即舞蹈中蕴含的书法元素。这种独特的视角,不仅展现了舞蹈与书法的内在联系,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诗中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将老颠比作“秃尾锦蛇”,形象地描绘了他在舞蹈中捕捉灵感的情景;同时,通过“两蛇猝怒斗不归”这一比喻,暗示了舞蹈与书法之间激烈而又和谐的互动。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红毡粉壁”、“黑蛇比锦”等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诗中提到常熟翁来索要张旭的书法作品,却因误解而错怪了人,这一情节既是对前文内容的呼应,也暗含了对艺术价值被忽视或误解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价值的尊重。

综上所述,《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不仅是一首描绘艺术交流与融合的佳作,也是对古代艺术精神的致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书茅氏画

小李将军固名笔,轻描细染工如织。

若图台阁与丝纶,界画便须三十日。

茅君挥洒无一尘,只如此幅自清真。

潇潇数点江湖墨,写出岩廊辅世人。

形式: 古风

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

送君不可俗,为君写风竹。

君听竹稍声,是风还是哭。

若个能描风竹哭,古云画虎难画骨。

形式: 古风

渔图

何人画秋色,芦花绣如组。

罢钓睡孤舟,月满潇湘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寿王生

四十年前王国鸣,红带编绳束发青,众客对之俱含情。

我亦把酒劝一觥,欲引其答骄不应。

今来转睛年六十,头发虽黑髭须白。

诸朋作寿鹅双蹠,我却龙钟行不得。

送肴一格四杮朱,令我自吃省我沽。

惜少方阑唱鹧鸪,方阑若在亦丑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