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俞仲蔚写华山图

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

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

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

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此诗《寄谢俞仲蔚写华山图》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华山的画图的细腻描绘与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怀念。

首联“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以隐士和神仙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画中所展现的华山景象仿佛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颔联“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通过“忽尔”二字,表现出画作突然展开时的震撼效果,紧接着描绘出秋日华山的壮丽景色,三峰之上,秋色满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颈联“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诗人被画中的黄河景色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了华山之巅的神秘与庄严。

尾联“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诗人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未能亲自前往华山欣赏美景的遗憾之情,同时对友人俞仲蔚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如同谢朓的诗歌一般,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华山的壮美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奉赠杜使君寄上太翁八十寿

越徼春生戏綵天,风流耆旧楚先贤。

青州五马分符日,渭水非熊入梦年。

一自趋庭经术就,还应托乘帝恩悬。

即今南极长朝斗,并照明珠北海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日落风清竹树林,一樽飞阁敞秋阴。

才逢狗监人先老,能到龙门客自深。

海上共悬明月梦,山中堪赠白云心。

阳春寡和休言误,此夕因君作楚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鸿雁高飞木叶丹,逍遥台上一凭阑。

浮云不动孤峰起,落日长临二水寒。

多病故人书未达,中原秋色醉相看。

预愁匹练江南道,极目吴门驻马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周天球小象

落魄吴门五十春,懒从高阁画麒麟。

此中墨客争知妙,何处词人更有真。

白眼自宜置丘壑,红颜元不染风尘。

东墙休挂乔家女,夜恐周郎作后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