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杂感》,由明代诗人梅鼎祚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奈。
首句“忽忽中不怿”描绘了诗人情绪低落的状态,接着“驾言陟高丘”则透露出他试图通过登高来寻求心灵慰藉的举动。高丘之上,诗人面对的是广阔的四野和滚滚的长江,自然景象的辽阔与深邃,反衬出个人情感的渺小与无力。
“岂不怀所欢,欲济无轻舟”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情,但又感叹自己无法跨越现实的障碍,如同想要渡过江河却无船可乘。这种情感上的隔阂与现实的局限性,是许多人心中常有的遗憾。
“佳期旷何许,岁月倏己遒”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无情与等待的漫长。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难以预料,岁月匆匆,仿佛在不经意间就已逝去,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期盼。
“迹往既非故,抚来难豫谋”则反映了对过去与未来的矛盾心理。过去的记忆已经不再,而未来的事情难以预知,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心生迷茫与不安。
最后,“俛仰千秋间,涕下不能收”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转,即使低头回顾千年,也无法抑制泪水的涌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情感的复杂体验和深刻洞察。